在今年的China Joy上,一位游戲界大佬分享了這么一個現象,即往年召開 China Joy,游戲公司的老板們見面都聊游戲做得怎么樣,出了哪些新游戲,賺了多少錢,而今年,大家見面就問行程有沒有受臺風影響,晚上去哪里聚,很少有問游戲制作的問題。這反映出行業生態在改變,以及大家對產業已從以前的興奮到如今的“冷淡”。
在展會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多位游戲公司高管,特別是非上市中型游戲公司的老總,所聽到最多的詞則是“缺錢”。
近兩年來,無一家游戲公司通過IPO審核登陸A股,不少企業轉投港股。與此同時,前幾年不少游戲公司通過并購做大業績的方式如今也已行不通,不僅如此,此前所并購企業業績對賭難完成,或完成后立馬變臉現象逐漸增多。在此背景下,游戲公司如何殺出一條血路成為全行業最關心的話題。
行業增速放緩 企業“缺錢”
調研機構伽馬數據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游戲市場銷售收入增速僅有5.2%,而2015年~2017年上半年,游戲市場銷售收入增速還分別高達21.9%、30.1%和26.7%。
增速放緩的背后,一方面是產業紅利期已過,另一方面是游戲公司融資困難,資本退潮讓不少企業陷入資本困境,制約了新品游戲的表現,甚至使一些游戲無法按預期上線。
對游戲公司來說,擁有資本才能拿下更多籌碼,應對殘酷競爭。然而,就A股市場來看,自2016年6月15日發審會批準吉比特在上交所IPO后,截至目前,尚未有游戲企業登陸A股。這也反映出,游戲企業在A股的資本運作路徑并不好走。
在A股大門難敲開的情況下,不少游戲公司選擇赴港IPO,除指尖悅動、第七大道先后登陸港股,多益網絡、創夢天地、匯量科技、玩咖、創嘉控股也先后遞交了IPO申請,港股有望成為游戲公司又一大主戰場。
游戲公司急于上市所反映的是對資金的渴求。艾格拉斯創始人之一、CTO張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量公司謀求上市,最直接的原因是缺錢。游戲公司雖不是重資產,但也需要較多運營資金,一方面行業最重要的資源是人才,有人才有產品,而留住人才就需要提供足夠好的待遇;另一方面,好的游戲產品開發出來,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推廣。
優格資本創始人寇曉偉向記者表示,要在競爭激烈的游戲行業中穩定成長,肯定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上市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融資渠道,成本也比較低。
有游戲公司相關人士則向記者分析稱,如今,游戲巨頭的日子還是很好過,而一些小公司如沒有被巨頭看上進而被收購,生存就面臨擠壓,非常難熬,有些企業甚至開始做一些非常基礎、不被業內所看得上的游戲,以求先生存下來。
優質內容仍受資本青睞
與此同時,前些年被上市公司收購的游戲公司如今也因收入單一、無新品支撐業績,面臨無法完成對賭協議或完成后不久業績就開始變臉的境遇。
例如,2013年,華誼兄弟收購銀漢科技52%的股權。按照協議,2014~2016年,銀漢科技分別需要實現1.1億元、1.43億元與1.85億元的業績承諾。盡管在2014年和2015年,銀漢科技順利完成業績承諾,但到2016年,銀漢科技的凈利潤只達到承諾數額的六成。
再來看2013年被神州泰岳收購的天津殼木,后者2014年的凈利潤為0.89億元,僅完成承諾業績的81.69%。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分析師表示,游戲行業并購早就從賣方市場轉向了買方市場,再加上政策監管,現在大型游戲公司反而不太喜歡用收購方式來擴張了,因為很多標的的業績屬于“霧里看花”,大公司也怕踩雷。
因此,對投資者而言,如今要挑選出優秀的游戲公司進行投資也絕非易事。
寇曉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國內游戲行業中,平臺型、渠道型公司肯定會越來越少,絕大部分能生存下來的中小公司主要是內容提供商,因為游戲行業是產品主導性產業,市場永遠需要優質產品,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內容提供商,永遠會在行業里占有一席之地,這個規律貫穿了游戲行業發展的全歷程。
與此同時,對2018年上半年我國游戲行業增長變慢的趨勢,寇曉偉也表示,“有諸多原因,不必太大驚小怪,以產品為核心的產業,波浪型發展是常態,我十多年前就反復說過,適當地慢下來點,做些思考,做些調整,很有必要。”(記者 牟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