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化學會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化學科學》近日在線發表了云南大學夏成峰研究員課題組完成的可見光反應在化學合成中應用的研究成果,首次報道了在無過渡金屬催化劑下,采用可見光引發的氧化吲哚芳基化反應。
氧化吲哚是眾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中一個基本的結構單元,而3-芳基氧化吲哚化合物是在研究抗腫瘤、抗炎和神經保護等藥物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過去對該類分子的合成主要是采用含不同配體的貴金屬如鈀等催化的交叉偶聯反應,但這些反應不僅需要昂貴的重金屬催化劑,而且所用的催化劑和配體對空氣和水汽非常敏感易失效,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面臨很大挑戰。
夏成峰研究員介紹,可見光作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主要被植物以光合作用的形式轉化成化學能進而維持各種生物的能量需求。將可見光應用到化學反應中,不僅具有價廉可持續和綠色環保的特點,而且具有安全、易操作的優勢,是目前國際化學前沿領域的最新研究熱點。由于一般的有機分子不具備吸收可見光的能力,因此目前可見光引發的反應需要采用貴金屬銥、銠復合物等光催化劑。
研究團隊發現無色的氧化吲哚和鹵代芳烴在堿性條件下會發生堆積效應,兩個無吸光能力的分子在紫外可見光的吸收波長發生顯著的紅移至可見光區,形成具有顏色的電子給體-受體復合物,進而能吸收可見光并被激發,經電子轉移的自由基反應歷程生成3-芳基氧化吲哚。該可見光引發的反應不僅反應條件非常溫和,不再需要無水無氧等苛刻的反應條件,而且用普通的家用節能燈即可引發,同時對各種不同的氧化吲哚和鹵代芳烴都具有良好的普適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