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新的純量子二極管效應發現
隨著量子技術的深入發展,量子元器件越來越成為科學家關注的熱點。近日,湖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景輝,首次提出了一種具有量子
睡蓮新品種“藍鳥啼血”獲國際登錄注冊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高級實驗師吳福川這兩天很開心,他剛收到國際睡蓮登錄權威塔瑪拉·基爾班女士發來的藍鳥啼血睡蓮登錄注冊證書。
浙江大學揭示睡眠和覺醒水平的作用機制
晝夜節律和睡眠穩態是共同進化而來的生物現象,前者控制人類何時入睡,后者控制每天要睡多久。在果蠅、小鼠和人類中,都能觀察到這兩種行為
4種松露遺傳路徑與基因組公布 填補生命樹最大分支空白
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志14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公布了4個松露物種的遺傳路徑及基因組。這是為期5年的1000種菌物全基因組測
蜘蛛長個“黑狗頭” 被稱為“兔子收割機”
據國外媒體報道,最近,攝影師安德里亞斯·凱伊在推特上發布了一組照片,他在厄瓜多爾熱帶雨林中拍攝到一種奇特的蛛形綱動物,蜘蛛恐懼癥患
距太陽最近的孤立恒星周圍可能存在“超級地球”
一個國際團隊14日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報告說,他們對此前獲取的大量天文數據分析后認為,一顆質量至少是地球3 2倍的寒冷行星可能正在繞
研究發現南極磷蝦對海洋酸化有適應能力
據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最新發現,在海水逐漸變酸時,成年南極磷蝦能夠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表現出適應海洋酸化的能力。
新型聚氨酯化學發泡劑:摘掉聚氨酯產業破壞臭氧層的“緊箍咒
使用20年,付費5億元。山東理工大學與山東淄博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補天新材料)達成的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項目專利技術獨占許可協議,一度成為業界的熱門話題。
我國科研人員在生物質催化轉化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在生物質催化轉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制備出一種高度分散的銅基催化劑
新資助將繼續關注腦部疾病 試圖解決阿片類藥物危機
日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宣布了“腦計劃”(BRAIN Initiative)新一輪資助計劃——為200多個新研究項目提供超過2 2億美元的資助。
聯合療法讓肥胖小鼠成功減重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稱,使用藥物同時針對尼古丁(又名煙堿)和冷暴露信號傳導通路,被證明可以降低小鼠體重并改善
新恐龍物種遺骸在阿根廷出土
科學家在阿根廷中部內烏肯省發現新的恐龍物種圖片來源:英國《獨立報》網站據英國《獨立報》網站近日報道,來自西班牙和阿根廷的古生物學家
人體自身脂肪可定制個性化組織植入物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日報道,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研究人員利用患者自身細胞和其他身體物質,設計出首個完全個性化的身體組織植入物。研
風電場對食物鏈產生級聯效應 風電機成新的“頂級捕食者"
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志日前在線發表的一項能源報告指出,風電場對當地生態系統的影響,會對食物鏈產生級聯效應。換句話說,風電機就
令達爾文“討厭的謎團”終于解開
140年前,達爾文對于被子植物在白堊紀中期突然大量出現,卻又找不到它們的祖先類群和早期演化的線索,而將被子植物的起源稱為討厭的謎團。1
“選擇恐懼癥”從何而來?科學家破解大腦抉擇之謎
熒光標記的丘腦室旁核(PVT)(分離圖) 論文作者提供人們無時無刻不在作選擇:今晚是看電視還是讀書,周末在家睡覺還是去健身房鍛煉,未來要
北金牛座流星雨12日極大 公眾可于當晚進行觀測
天文專家介紹,繼南金牛座流星雨在10月10日綻放夜空后,11月12日晚,北金牛座流星雨也將迎來極大,閃亮登場。因為輻射點位置的差異,金牛座
毫米級微針眼貼可直接將藥物送至眼球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醫學論文,介紹了一種可以將藥物遞送至眼睛來治療疾病的毫米級微型眼貼。該裝置已在小鼠身上進行了測
我國帕金森病人群中首次鑒定出了新風險基因——NUS1
帕金森病,一種常見又可怕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日前,中南大學醫學遺傳學研究中心教授唐北沙團隊的一項研究,通過采用denovo突變分析策略和
星系碰撞塑造今日“銀河”
一項新研究稱,大約100億年前,銀河系與另一個星系碰撞,導致銀河系銀暈內充滿了恒星,并且使銀盤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