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經濟委員會主席加里· 科恩決定辭職。這位前高盛總裁最終還是受不了自己的老板,選擇了自我放逐??贫鬓o職的傳言之前就在媒體上有報道,現在也算是靴子落地了,白宮終歸是特朗普的,助手終歸是助手。而科恩辭職消息剛出來,就有很多全球500強的公司來聯系他,科恩的“錢途”恐怕要比白宮更好。
特朗普在會見瑞典領導人的時候說,很多人都希望在白宮工作,在橢圓辦公室、在白宮西翼有一塊自己的地方。他也否認了關于白宮陷入混亂的說法,有些人來了,有些人走了,人員流動是正常的。
這樣的觀點還停留在特朗普大廈。助手或者顧問并不能做決策,每次招募員工都是一次冒險,如果不能配合特朗普的“激情”的話,那就要把他開掉。至于日常的管理中,特朗普對自己的手下還是抱有警惕的,在他的“商業寶典”中也有這樣的話:“人們總想以他們的方式來利用你。你必須讓他們知道誰是老板。”對于媒體所說的“白宮混亂”,特朗普還是以“假新聞”來還擊。
科恩沒有透露自己辭職的原因,但是在這個時間節點辭職,也是一種“弱者的反抗”,在特朗普面前,科恩就是弱者。至于原因非常明顯,科恩既然阻止不了特朗普的貿易戰,那也不愿意與特朗普為伍。
白宮幾乎無差別地對鋼鐵征收25%、對鋁材征收10%的關稅,打響了全球貿易戰。而特朗普在推特上毫不諱言自己在做什么,“貿易戰很好,也容易贏”。來自華爾街的科恩是“國際人”,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擁護者,如果加入特朗普的貿易戰,無疑是自我否定。
科恩對于特朗普主義,也就是“美國優先”是有頗多疑慮的,在特朗普兩次出訪之后,科恩都與美國防長馬蒂斯在媒體發表文章來解釋何為“美國優先”,提出了“美國優先并不等于美國獨行”,這個觀念基本被特朗普接受,也在今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講過。
但是最近特朗普配備的貿易戰的團隊,商務部長羅斯、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以及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的曝光度突然增加。可以看到,白宮內部不僅有團隊之間的分歧,也有理念的區別,表現出來就是權力的博弈,科恩的辭職代表著建制派對特朗普主義的闡釋失敗了,對特朗普行為的規制也失敗了。
除了科恩之外,最近白宮的人事變動比較多,白宮通訊主任霍普· 希克斯辭職,而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也可能會辭職。每次重大的人事調整都意味著特朗普主義的重心轉變,班農代表的民粹主義并沒有因為班農的去職而消失,只是有一段沉寂。而科恩的辭職也意味著建制派在特朗普主義的解釋權上遇到了很大的障礙。
特朗普的做法似乎是一年的輪回,又回到了去年這個時候的“牛仔風格”。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保護主義會能夠主導白宮,特朗普還是要建立白宮新的權力平衡,最終,特朗普主義還是由特朗普的性格以及理念來決定的。
現在的“美國優先”越來越變成了“美國自利”,美國越來越拋棄了曾經創建的那一套多邊主義國際經濟體系,當然,特朗普主義的狂奔已經并且還會遇到各方面的反彈,而第一彈就是科恩的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