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們還在猜測摩拜和ofo會不會合并的時候,一個大新聞被曝了出來——美團將以37億美元的總價格收購摩拜公司,進入共享單車領域。此消息一出即在業內掀起巨浪,這個從開年就不按套路出牌的公司現在又要有新的想法了。
前段時間我們還在討論摩拜和ofo合并的可能性有多大,這兩家公司都是目前國內共享單車的巨頭,為什么摩拜突然就要賣了呢?
根據爆料描述,摩拜內部的財務報表顯示,截至目前摩拜挪用用戶押金60億元人民幣,供應商欠款約10億人民幣,債務總額合計超過10億美元。也就是說除去債務,摩拜的實際出售價格只有27億美元,已經遠低于上一輪融資的34.5億美元估值。
目前摩拜在市場上投放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但仍然沒有有效的盈利模式,這讓資本逐漸失去了興趣。加上又正值單車換新的時期,這筆巨額的費用成本更讓摩拜的狀況雪上加霜。
據爆料的消息,摩拜的現有股東相繼放棄支投入,新的資本也沒有進場補位的意愿,現在的摩拜融資無望只能寄希望于有人愿意收購了。
盡管摩拜方面并沒有對此事進行回應,但滴滴方面否認參與過收購摩拜單車的回應,卻從一個側面證實了摩拜確實要賣身。
摩拜身陷囹圄
現在賣家有了,誰又來當買家呢?這時候是美團拋出了橄欖枝,那么美團在這個老股東和新資本都不愿意接手的時候買下摩拜到底是為了什么呢?
事實上,美團與摩拜的關系由來已久。就在去年9月,美團App首頁就開通了摩拜單車的入口,美團創始人王興也個人參與了摩拜的C輪融資,更有傳言稱摩拜的E輪融資也是由美團領投。
以前一提到美團,大家的印象不外乎是“團購”、“外賣”,但今年的美團又多了一個身份——出行。今年的美團在很多人眼里就像是一個攪局者,一頭扎進了網約車出行市場,現在又要做共享單車,似乎是真的一心要在出行行業做一番大事業。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一個做團購和送外賣的公司會這么積極地投入出行市場,去和滴滴、ofo爭奪市場。但如果這么想就把美團的格局看得太小了,美團的對手不是滴滴也不是ofo,而是阿里。
問出這個問題的人恐怕都忽視了一點,那就是美團從誕生之初起就是一家LBS公司,它所涵蓋的是整個O2O市場,這一整套體系是緊緊圍繞在“到家+到店”上的。通俗地來說,就是要么像外賣一樣送到家,要么自己出行去到店里,而美團在今年做的就是在為怎么“到店”鋪路。
作為競爭對手,阿里原本有自己的口碑,現在又收購了餓了么,可以說在“到家”方面已經完全能與美團對抗。而在“到店”方面,阿里在今年3月向ofo注資了18億元,也有了自己的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