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質押融資是上市公司股東將股票質押取得資金并用來彌補流動性的一種操作。在市場短期波動之際,觸及平倉線的質押股權總量不大,占比極低,夸大風險并不可取。目前,股票質押風險主要體現為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流動性風險,券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股票質押融資業務風險控制總體有效。
近期,A股市場主要股指出現明顯回調,部分投資者擔心股權質押“踩雷”和風險擴散,有些人將理論上的平倉風險簡單等同于對二級市場的實際沖擊,盲目認為杠桿資金平倉將引發螺旋式失速下跌。在市場短期波動之際,正常的擔心和避險心理可以理解,但夸大風險并不可取。
股權質押融資,是上市公司股東將股票質押取得資金并用來彌補流動性的一種操作,主要目的在于獲取現金。無論股票是否處于限售期,均可作為質押標的。目前,股票質押風險主要體現為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流動性風險,券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股票質押融資業務風險控制總體有效,實際平倉情況可控。
市場對股權質押風險的誤讀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種觀點認為,目前的市場已是“無股不質押”,潛在風險巨大,但事實并非如此。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3日,在A股市場35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約70只未質押個股,有730余家公司的股權質押占總股本的比例在0.1%以下,1060余家上市公司的占比在2%以下。投資者錯誤地將“參與質押”與“質押全部流通股”兩個不同的概念混同,是“自己嚇自己”。
事實上,目前兩市質押股票總市值為5.47萬億元,約占A股總市值的10%,兩市低于平倉線質押股票市值占兩市總市值的1%。其中,大股東質押股數占所持股份比例為7.65%。作為反映股票質押風險的主要指標,兩市履約保障率仍然保持在200%以上。無論是有平倉風險的股權質押對應市值,還是對應融資額,均較為有限,更顯著低于2015年左右股市杠桿資金的規模。當前的股權質押總體風險可控,與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相距甚遠。
另一種觀點主張,只要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線,就一定會立刻平倉,這也與事實不符。平倉線并不等于盈虧線,一般平倉線3個跌停板后為證券公司的盈虧平衡線,券商沒有動力在剛觸發平倉線后立刻強制止損。目前,券商針對低于平倉線的大型客戶一般采用相對保守策略,盡量協商解決。即使協商失敗,對于違約后質押股票的處理也需要通過司法程序拍賣,而不是在二級市場上拋售。此外,在減持新規的限制下,即使觸及平倉線,還必須遵守90日內通過競價減持不得超過相應股票總股本1%的限制,所以對市場影響相對有限。
近期,壓制A股市場的國際、國內不確定性已被市場充分預期并加速釋放,一些因素正在出現邊際改善。無論是從經濟基本面、上市公司質量,還是從市場整體估值和監管部門能力等角度看,廣大投資者都不應對A股的短期調整過于悲觀,而是應該看股市的中長期投資機遇。畢竟,做權益類投資時,信心永遠是第一要素,不然還是趁早轉投債券和黃金市場。(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