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孩子忙于補課刷題,假期作業(yè)難以實行總量控制
“暑假成第三學期”怪象何時休?
一個六年級班級的45名孩子,暑假里幾乎沒有不在外面補課的。一名即將升九年級的男生,每天的假期生活不是在補課,就是在去補課的路上。連玩耍、看電視或做一些發(fā)展特長的活動時間也沒有,暑假為何成了“第三學期”?能否對孩子們的假期作業(yè)實行“總量控制”?
刷題作業(yè)本堆成“小山”
攤開另一位明年即將中考的男生的假期課表,真的比開學后還累,一周安排了五天的補課時間,有去培訓機構的,有去私教的。而且,學校通過“云來云去”的方式,每兩周布置一次作業(yè),并收上兩周的作業(yè)。暑假至今,這位男生刷題的作業(yè)本已經可以堆成一座“小山”了。小越同學是本市一所著名初中的六年級男生,他的家長向記者訴苦,暑假儼然是在比拼誰家更有本事“雞娃”,說是報班補習,其實就是提前學習下一學年的內容,有的同學已經開始學要到八年級和九年級才開設的物理課、化學課的知識。
“現在超六成以上的培訓機構主要從事的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文化學科類培訓和外語類培訓。有些學科補習班早在放假前就‘一座難求’了。”某區(qū)校外培訓機構管理部門負責人說,培訓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跟著“剛需”走。家長花了錢,孩子來聽課,老師當然要布置回家作業(yè),布置少了,有的家長還會投訴。在有些家長心目中,機構布置的作業(yè)越多、越難,越是“好機構”。
一些家長育兒觀“跑偏”
上海市三新學校校長張愛國說,如此“雞娃”,孩子的暑假還怎么會過得愜意呢?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家長的育兒觀出現了偏差,以為把孩子的閑暇時間都填得滿滿的,孩子就能“進步”,殊不知這反而會讓孩子徒增心理壓力,也不利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今年三新學校鼓勵孩子在暑假里做好兩份與學科補習無關的重要作業(yè)。一是經典閱讀。各年級都指定了教科書以外的閱讀篇目,讓孩子們在假期里與書為伴,在讀書品書中獲益。二是勞動教育。不同年齡的孩子要完成不同的勞動內容,小到幫父母洗洗衣服、做做菜、做些手工活等。張校長說,從小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勞動觀念,遠比多刷幾道題更有意義。
但是,倡導在暑假里多讀些課外書籍,多參加一些公益勞動和科技藝術體育類的活動,不少孩子卻反詰“哪有時間啊”,暑假里除了上補習班和做作業(yè),供自由支配的時間少之又少。相反,到了開學后,教育部門對各學段學生每天回家作業(yè)的總量是有嚴格的行政規(guī)定的,學校布置的作業(yè)一旦超量、超時都屬于違規(guī)行為。
假期作業(yè)成“三不管”地帶
但這樣的規(guī)定一到放寒假就失效了。假期作業(yè)成了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督導部門和學校“三不管”的真空地帶。那么,可否對中小學生的暑假作業(yè)也實行“總量控制”呢?比如,規(guī)定暑假里一名學生只能限報一定課時的補習班,一旦參加的補習課時滿了,各機構的系統里就會自動阻止該名學生繼續(xù)報名。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余鋒說,限報培訓班可能較難操作,機構也可能為了規(guī)避規(guī)定而在不同區(qū)域設立不同的分支機構。如果培訓數據不聯網,就有空子可鉆,弄不好學生的負擔反而更重,因為要趕往不同機構去上課。余鋒建議,國家勞動法規(guī)定的勞動者加班一般每日不超1小時、因特殊原因每日最多不超3小時、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等規(guī)定,倒是可以給教育部門一些啟示。不妨規(guī)定學生在假期每天參加機構培訓的時間,只能是開學后每天在校學習時間的三分之一,每天作業(yè)量比平時上學時減一半。如此規(guī)定更便于落實和督查。
關鍵詞: 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