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或參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正成為越來越多上市公司拓展投資渠道、拓寬產業布局的新選擇。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22日,年內已有33家上市公司發布設立或參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公告。從投資領域來看,多只基金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醫療生物、機械設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上市公司為何紛紛涌入私募基金?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參與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目的主要是拓寬投資渠道,提升閑置資金的使用效率,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相關資料圖)
以報喜鳥為例,公司此前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浙江報喜鳥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擬出資1000萬元與平陽源泉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投資平陽浚泉養德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從而定向投資新型儲能解決方案、鋰電池檢測領域等。報喜鳥表示,此次投資有利于公司依托基金管理人的專業團隊和項目資源優勢,積極尋找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項目,提高公司閑置資金利用率及增加公司投資收益。
南京醫藥、大北農、天士力等多家上市公司參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標的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主要目的是圍繞產業鏈進行布局,進一步提升產業化深度布局和持續盈利能力。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參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可以強化拉伸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強度,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高利潤空間。同時,借助基金管理人的行業經驗、管理和資源優勢,能夠強化企業的投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抗風險能力。”
從上市公司所參設基金的投資標的來看,新能源、新材料、醫療生物、機械設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重點投資方向。
以上峰水泥為例,近年來,公司與專業投資機構共同投資了多個基金,主要投向芯片半導體、光儲新能源、新材料領域。上峰水泥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截至目前,公司參投基金已對晶合集成、長鑫存儲(睿力集成)、廣州粵芯、昆宇電源、中潤光能、先導材料、盛合晶微等進行了投資布局,累計已投資約13億元。”
其中,上峰水泥投資的第一個半導體項目晶合集成已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上市。此外,公司投資的新能源項目江蘇中潤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也于5月15日獲深交所受理。
上述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在新經濟股權投資翼的持續拓展,對公司產業結構優化和主業升級延伸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抵御單一產業周期波動風險、提升綜合競爭實力構建了重要支撐。”
此外,貴州茅臺、上汽集團、通富微電、華康醫療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將目光放在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包括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等賽道。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未來增長空間大、綜合效益好。上市公司通過參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方式投資這類產業,能夠帶來盈利增長機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