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提供一批解決食宿的工作崗位、首次推出職業指導師陪同面試……昨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房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舉辦“聞‘汛’而動就業有愛”房山區專場招聘會暨地區間手拉手促就業對接會。
75家企業提供3500個崗位
昨天一早,在房山區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的戶外花園內,75家招聘企業虛位以待,包括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振遠護衛中心等企業,提供適合受災地區勞動力的招聘崗位3500個,崗位涉及醫療、金融、養老、物業、商務服務等多個領域,以幫助災情嚴重地區群眾盡快就業,實現災后重建。
(相關資料圖)
北京青年報記者看到,來自房山區石樓鎮、琉璃河鎮等災區的800余名求職者乘坐15輛大巴車來到招聘會現場,還有一些附近的求職者自行前來。“我們鎮來了兩輛大巴車,受災最嚴重的村民家里淤泥都有一米厚。不少在當地旅游點就業的人都沒了工作,這場招聘會真是及時雨。”石樓鎮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房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指出,此次特大暴雨,房山的民宿、旅游等產業受災嚴重,據初步統計,226家旅游行業受損,涉及從業人員1.5萬名,“當地旅游從業者七八成是本地人,像十渡的拒馬樂園211名員工中174個是房山本地人,所以解決就業是當務之急。我們一方面提供崗位,一方面還要提供崗前培訓。下一步會將十渡作為工作重點,搭建就業平臺,在重建過程中提供更多崗位,優先吸納本地勞動力就業。”
大部分崗位提供食宿
北青報記者同時發現,現場提供的很多崗位都明確注明“提供住宿、有食堂”。北京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主任鞏麗欣表示,此次對接會,緊密結合災損嚴重鄉鎮的重建和發展需求,一方面是促進房山區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開發了部分房山區內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考慮到其他區崗位地點距勞動力居住地較遠的問題,特別提供了一批解決食宿的工作崗位,確保受災地區人民群眾早就業、就好業。
27歲的梅香玉正在職業指導師張濤的陪同下求職。原來,梅香玉在嫁到了房山竇店興隆莊村后,因為照顧孩子,已經很久沒有工作了。而此次大水沖毀了公婆所種的大豆和玉米,莊稼絕收經濟吃緊,梅香玉就來到了招聘會現場,“好久沒工作,這次找工作就有點發蒙,看到招聘會有陪同面試,趕緊就請了專業的職業指導師陪著一起。”
張濤表示,之所以在招聘會上首次推出陪同面試服務,就是想將職業指導落實到肯節兒處,“一些求職者來招聘會可能沒有明確的就業目標,所以我們此次派出了8名星級職業指導師,先了解求職者大概的背景和需求,再帶著他們一個展位一個展位挑選。”在張濤的陪同下,梅香玉明顯放松了不少,在找到心儀的前臺崗位后,她還被推薦了一個康體健身服務的崗位,甚至加上了某人力資源公司工作人員的微信,后續還將定向為其推薦崗位。
為求職者提供個性化幫扶
在招聘會進行的同時,包括東城、西城等9個結對平原區與結對的受災鄉鎮的交流會也在進行。房山區石樓鎮的相關負責人在交流中提出目前該鎮需求量比較大的崗位包括司機、家政、環衛等。與其對接的豐臺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能力建設中心副主任張笑男馬上表示,豐臺區環衛中心將提供100個駕駛員崗位,“我們提供給石樓鎮的崗位待遇相當不錯,咱們可以先統計一下有多少人愿意來豐臺,基本要求是年齡在52周歲以下、有B本駕照。”
據了解,針對本次災損最嚴重的房山區和門頭溝區內18個山區鄉鎮,本市建立了“一對二”結對幫扶機制。9個結對平原區將繼續與房山區保持密切聯系,開展精準對接,組織招聘、職業指導等專項活動,點對點解決受災地區重點群體就業問題。同時,房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依托“專班+網格+專員+聯盟”機制和平原區結對幫扶機制,進村入戶、進園入企,開展政策宣貫、職業指導、崗位推薦等工作,為有就業意愿的災區勞動力提供一對一、個性化幫扶。
據悉,本次活動中共有1061人次現場達成初步就業意向,9萬名求職者云端觀看直播。企業招聘信息也將通過“房山就業”微信公眾號、“就業在北京”微信公眾號、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時間App等渠道對外發布,求職者可以在線投遞簡歷。
文/本報記者解麗
攝影、攝像/本報記者劉暢
關鍵詞: